书籍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书籍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100岁全国劳动模范毕承松

发布时间:2020-07-13 13:51:21 阅读: 来源:书籍厂家

他出生在湖南常德桃花源旁边的小村庄,11岁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穿着单薄补丁衣裳,盖着有洞的棉被长大。

他童年时眼中的棉花是洁白美丽的,漫长寒冷的生活经历让他从小就立志种棉花,让雪白绒绒的棉花为人类带来温暖。

他于1974年创下当时亩产皮棉140公斤的记录。有一株棉花高3.1米,结铃370多个送到北京农业馆展出。

1997年冰点脱毛哪里好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197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江泽民等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

劳动模范百岁生日感言:祝全国劳动者“五一国际劳动节”节日快乐!如果再活一百年,我让棉花更加洁白灿烂!

5256万分钟=100年。全国劳动模范毕承松百岁长寿的秘诀——天天看新闻,日日写心得,时时爱劳动。

1912年6月,毕承松出生于澧县澧澹乡拥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在解放初期,毕承松就与棉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将棉花撒播改为条点播,获得了高产。

1951年,他引进了良种“德字351”,打响了澧县改良棉花品种第一枪。1952年,互助组一建立,他首先提出“冬比肥堆,秋比棉堆”,带领组员们“向澧水进军”,挖塘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1954年,在特大水灾面前,他开始办起了自己的棉花试验地,采取开深沟的办法排渍涝获得成功。

1958年,毕承松开始试验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按照棉花的正常播种期,首先在棉地外制营养钵育苗,待春收作物收割后移栽下大田。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澧县植棉史上破天荒的事,思想阻力大,技术难度大。有人嘲笑说:“哭不活的是死妈,栽不活的是棉花。”但他不顾这些,通过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配料、制钵、移栽、培管等一系列技术难关,特别是通过对棉花群体结构的研究,提出了适合不同土壤特点的种植密度和“密”、“矮”、“早”的栽培措施。1962年获得试验地亩产200斤皮棉,大面积亩产150斤的巨大成就。这一技术措施在全县很快推开。直至今天,主产棉区棉农仍在采用这种栽培习惯。

毕承松通过对棉花生育期的长期观察、试验和研究,渐渐形成了一套宝贵的经验。比如“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棉锄八遍花如银”,“锄头底下三分火”,“锄头底下三分水”等,依据“促-控-促”原理,他对棉花各个生育阶段的肥水施用、中耕松土、整枝打芽、防治病虫以及微量元素和生物调节素的使用等,都提出了系统的技术措施。在防止蕾铃脱落问题上,他特别强调棉花营养生长期施肥不能过多过猛,认为施肥过多是蕾铃脱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经验后来被植棉界广泛认同。

毕承松的种棉经验,对提高拥宪村、澧县乃至整个洞庭湖地区的棉花产量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全国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全国各产棉地都有党政负责人、技术专家、植棉能手及棉农前往拥宪大队参观,高峰时每天烧3大水缸茶来招待客人,最多时一天接待过1万人。他研究的许多重要原理,探索的许多重大技术,繁育的许多优良品种,开创了棉花种植新纪元,即使到了今天,仍在棉区大范围内应用。

1962 年,毕承松第一次参加全国劳模大会,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他,诚恳地嘱咐他:“我这次出访朝鲜,金日成元帅赠送给我们的‘营养钵’,本来是一百多年前从我们国家传过去的。劳模哇,营养钵这回回了老家,我们就要做好它,摸索育苗带土移栽的经验,多种棉花,种好棉花,你可要做出个榜样呀!”毕承松从北京回来后,把周总理的指示告诉了乡亲们,大家无不欢欣鼓舞。为了不辜负总理的嘱托,他日夜苦干,研究“营养钵”,总结出了一套经验:“二份土,一份肥,一捏成跎,一摔成末”,“腐熟人畜肥,不干不湿好做钵”,成为棉农做钵的口头禅。很快,这一技术就被棉农掌握,并在全县推广。

毕承松对棉花种植已到了痴迷的地步,他常说:“学到死,做到死,乐在其中”。“我是年年种棉,年年学种棉。”有一次,他到省里学习,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同住长沙四招待所,袁隆平笑呵呵地对他说:“你研究你的棉花,我种我的水稻,我们各得其乐!”毕承松说:“我们荣誉可以让,贡献还要争!”1979 年,他的试验地获得了单产达140多公斤皮棉的好成绩。

毕承松的好学精神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开会,还是参观,他都利用一切机会虚心向别人学习。一次,湖北荆州地区请他去介绍植棉经验,他发现当地的棉花行距摆布合理,四行两组,两窄一宽,充分发挥了边行优势,他把这一经验带回来,及时在本地推广。

1990年南京白癜风医院,他不顾高龄,毛遂自荐到市县领导办的点村拥宪村,作一名工作队员。在村里,他种了一块棉花示范田,亲自参加田间培管,干旱时还挑水抗旱。当年,他的试验田棉花出奇的好,单株最多结铃300多个。他精选了一株送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肯定。

后来年纪大了,组织安排他休息。他闲不住,买回一堆花盆,在自家的阳台上种起了棉花。有一年,他在自家门口花缸里种了一棵棉花,有3.1米高,结了370多个棉桃。老人为了保留这得意之作,连根掘起,请人做了一根1米出头的棉梗拐杖,至今还在用。(文:张礼林 刘士元 图片提供:常德市总工会)

武威西服订做

福建工服定制

抚顺工作服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