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书籍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为什么说明亡于嘉靖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

发布时间:2021-01-07 09:54:04 阅读: 来源:书籍厂家

为什么说“明亡于嘉靖”?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

明朝的嘉靖帝可谓是一个“大孝子”,这在世人眼里,无疑是件很值得称道的事情。可惜的是嘉靖帝的“孝顺”却没能给他带来好运气,反而引发了大麻烦,甚至导致明朝滑入颓败的列车道。

正德十六年,不到30岁的武宗皇帝驾崩。因其没有子嗣,首辅杨廷和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让14岁的朱厚熜过继给他的伯父孝宗皇帝。这样,朱厚熜将以孝宗的儿子、武宗的弟弟身份来嗣位,这种做法叫承祧。为了能顺利当上皇帝,朱厚熜是满口答应了,因为他很明白,如果不答应,他就永远只能是一介藩王,而且还很有可能是一位因参与过“皇位竞争”,而在新皇登基后“无疾而终”的藩王。

网络配图

在朱厚熜的心里,始终把“过继”当成是权宜之计,坚决打算“继统不继嗣”。于是在登基后第六天,他就下诏让群臣们讨论如何追封亲生父母的尊号。当有人提起“承祧”的原则时,他便拉下脸来狡辩说:“孝宗本是朕的伯父,兴献王本是朕的生父,生父就是生父,伯父就是伯父,这是上天的旨意,怎么能随意改变呢?”此后,围绕这个问题,嘉靖皇帝与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进行了不屈不挠无休无止的斗争。

这场“持久战”一直斗到了嘉靖三年正月,历时三年半之久。最终,嘉靖皇帝得到了新科状元桂萼与张璁两人的支持,从而取得了突破性的胜利,成功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孝宗敬皇帝为“皇伯考”。内阁首辅杨廷和眼看局面无法挽回,愤而辞职。这就是明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礼议”。

然而大礼议并未因首辅的去职而停止,反而越演越烈。有了桂萼与张璁两人的支持,嘉靖帝的态度变得非常强硬。桂萼、张璁两人迅速升官,先后被调往南京任刑部主事。这两人到南京后,充分领会到了领导的意图,迅速聚集了一批人,就大礼议一案继续给皇上写奏章,导致内阁大臣的集体辞职。

其后,嘉靖帝在朝会上宣布改父亲兴献王的封谥“本生皇考兴献帝”为“恭穆皇帝”,朝堂上一时舆论大哗,争论不止,但嘉靖帝对争论充耳不闻,执意维持父亲为“恭穆皇帝”的决定。

网络配图

朝会之后,京城各大衙门129名官员聚集在左顺门前伏跪请愿。这些官员中有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也有给事中、翰林学士等,都是朝廷栋梁之材。他们从早上七点跪到了下午一点,不肯散去,以此来请求嘉靖帝收回成命。嘉靖帝非但不听群臣的意见,还派出锦衣卫前来镇压,捕捉了领头的8个人。尽管如此,仍有不肯退去的官员们聚集在左顺门前大哭,声震内廷。

事情闹到如此地步,嘉靖帝仍然坚持不让步。暴怒之下,他下令将所有伏跪请愿的官员全关进了锦衣卫大狱。两天后,下旨廷杖了所有参与人员。十天后,又下令将领头的人进行了二次廷杖。

这次大礼议之争,嘉靖帝以皇权威慑群臣,取得了全面胜利。共有18名官员死于酷刑之下,180多人被贬职废黜,8人永远充军,永不赦回。嘉靖十七年九月,兴献帝被追尊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将兴献帝的牌位请入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终于尘埃落定。

但大礼议事件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后果。

网络配图

朝野上下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议礼上,政治、经济工作几近瘫痪。

议礼中,顺着嘉靖帝的意愿就可飞黄腾达,逆其意则被贬被杀,因此酿成了一股严重的谄媚之风。

而议礼中的统嗣之争,又逐渐吹起了党争的暴风,历史上唐末牛李党争的局面,在换了一个马甲后,于明朝重新登场。

更重要的是,明朝在内阁设立后逐渐被约束住的皇权,再一次露出了他狰狞面容,撕开了被粉饰出来、垂拱而治的虚妄盛世景象。

吉林白癜风医院

昆明中医医院

合肥心血管医院